在《西游记》中,最神秘的人物无疑是须菩提祖师。他之所以神秘并非因为这个角色多么重要,而是因为这个角色与整个《西游记》世界观格外不协调。有人认为他是瞎编的人物,也有人认为他是比照历史人物写的。那么须菩提祖师的历史原型是谁呢?
很多学者认为,他就是如来佛祖“解空第一”的弟子须菩提。须菩提与佛祖的对话见于《金刚经》。然而,在《西游记》中,须菩提祖师自成一派,显然并没有严格按照佛祖的套路来。不仅如此,须菩提祖师是典型的杂糅佛道又兼有很多儒家的思想。
用须菩提这位古人来套须菩提祖师,显然在很多层面上是对不上号的。除了须菩提,还能有谁呢?有些学者认为,须菩提祖师的原型是王阳明,理由是“灵台方寸山”与“斜月三星洞”都是“心”的意思。很多学者的著作中都指出了这点。
然而,这个观点也是有问题的,王阳明的人生中并没有与哪位弟子有过类似须菩提祖师与孙悟空之间的互动案例。同时,须菩提祖师是个逍遥世外的高人,而王阳明是个官员,宦海多年,能文能武,显然与须菩提祖师的气质并不相符。
分析须菩提祖师要从他身上几个最重要的点来分析。首先,他与弟子要有互动;其次,他必须弟子众多;第三,他的学说必须是普适性的,对三教的观点要有融合。看到这里,了解佛教历史的朋友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应该从禅宗里寻找答案。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祖师,祖师问他姓什么,是从哪儿来的。孙悟空说了实话,结果被祖师赶了出来。孙悟空非常真切地告诉祖师,自己说的是实话,祖师相信了他。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从这个情节追踪的话,可以找到须菩提祖师的第一个原型。这人就是禅宗四祖道信法师。道信法师第一次见到五祖弘忍时,五祖还是个孩子。四祖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慧根,于是就与他有了一番对话。
四祖与五祖的对话见于《五灯会元》。四祖问小孩道:“子何姓?”小孩回答道:“姓即有,不是常姓。”四祖继续问道:“是何姓?”小孩道:“是佛性。”四祖又问道:“汝无姓邪?”小孩道:“性空,故无。”这段公案与《西游记》如出一辙。
可以非常明确地说,《西游记》中的这个桥段是从《五灯会元》直接借鉴过来的。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禅宗四祖应该是须菩提祖师的第一个原型。是否可以下结论认为,须菩提祖师就是禅宗四祖?当然不行,接下来还有其他的证据。
须菩提祖师向孙悟空传教的时候,是通过“盘中迷局”进行的。所谓的盘中迷局,指的是通过打个谜语,让孙悟空暗中去悟,一旦他悟出,就说明他有这个悟性,可以学习老祖的神功。根据原著的记载,须菩提祖师用很多旁门左道试探了孙悟空,遭到了孙悟空的拒绝。
老祖假装生气,摆出迷局。原文写道:“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这个桥段被认为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桥段。不过,这并非作者原创,也是从文献中借鉴来的。
这个被《西游记》的作者致敬的文献就是《六祖坛经》。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彻悟了佛理,五祖准备将衣钵传给他。传法的方式是:“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这个桥段被《西游记》全盘抄袭。
传法的具体情况是,“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关于这段传法,《六祖坛经》专门强调是,“三更受法,人尽不知。”这与须菩提祖师三更传法给孙悟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须菩提祖师传法给孙悟空之后不久,就将孙悟空赶走了。五祖传法给六祖当晚,也打发六祖赶紧离开。五祖的考虑是“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亘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那么须菩提祖师赶走孙悟空的理由是什么呢?咱们看下须菩提祖师对孙悟空卖弄的担忧,祖师说,“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须菩提祖师的穿法经历以及教授孙悟空的经历,与禅宗五祖是比较相似的。从上述所有的细节可以看出,须菩提祖师的故事更多来自禅宗五祖,同时涉及了一点禅宗四祖的故事。可以得出结论,须菩提祖师的历史原型就是禅宗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