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1840年前后,为何阿富汗抗英战争战果远超清朝?这几个问题!

时间: 2024-07-21 12:15:44

中国的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第1次鸦片战争,这次大战以大清王朝的完全失败而告终,通过《南京条约》大清王朝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对大清的这次远征的只不过是英国的一支规模只有1.9万人的军队,而且战争期间阵亡只有69人。

很难想象,大英帝国在面对当时世界有1/3人口的大清帝国的时候,仅仅通过损失69人便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要知道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打败伊拉克时,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战斗中自身的阵亡数都高达223人,就这还被追封为零伤亡的战争。

第1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大清帝国的官员们从过去盲目自大看不起英国,变成了在英国人面前唯唯诺诺。

难道英国大兵人人高达?

可是,同时期的第1次英国与阿富汗战争的结果却截然相反。

这场战争发生于1839年,比第1次鸦片战争提前了大约1年的时间。

战争爆发之后,虽然初期英军一路势如破竹,但最终还是以英国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

在甘大麦战役中,1.6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队伍中只有一位叫做威廉.布莱登的随军军医成功抵达英国人控制的贾拉拉巴德。

这场战争被称为英国在新加坡战役之前最大的一场失败,直接导致英国人入侵阿富汗的战略被搁置。

阿富汗当时的人口只有三四百万,大约相当于同时期大清帝国的1%。

在武器装备方面,阿富汗军队只有少量的火器,大多数还是以弓箭、长矛、大刀为主,比同时期清朝的武器装备甚至还要落后。

但是,这两场发生在几乎同一时期的战争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看似强大的多的大清王朝竟然惨败无比,签下了城下之盟,而看上去落后的小国寡民的阿富汗竟然打赢了,而且赢得畅快淋漓,几乎全歼对手。

造成这样惊人对比的原因分析:

  • 1,一个上下一心,一个上下不一心。

别看阿富汗小,但是阿富汗在面对英国的入侵时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团结性。虽然在正面战场上阿富汗军队不是英国人对手,但是当英国人入驻了阿富汗首都之后,阿富汗并没有放弃对英国人的反抗,反而竭尽所能的联络各地武装向英军发动进攻,搞的英军日夜不安,也没有能力在阿富汗地区建立有效的统治。


清朝这边正好相反,清朝虽然比阿富汗人多了上百倍,但是没有多少人真听道光的命令,存在着大量吃空饷的情况,一个编制3000人的军队,能有个1000人就不错了,表面上看清朝有百万大军,实际上估计能有50万人就不错了。

从数据上看,第1次鸦片战争共前后动用绿营、八旗20万人马,实际上可能连10万都没有。


而且,很多地方大员不愿意和英军发生直接冲突。在舟山,英军占领了定海之后,因为当地人的反抗一度出现了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当英国人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当地的清朝官员的时候,清朝官员直接出面,告诉当地百姓要和英军做生意,保证他们的物资补给,饿着了可不好。

在这些充满抽象的事件中,大英帝国面对的清朝不是一个庞然大物,只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只需踹上一脚,就会轰然倒塌。

  • 2、清朝有要害,阿富汗没有要害。

大清王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统治,虽然到道光年间已经呈现出政令不通,欺上瞒下的状况,但是毕竟当时大清的实际统治者道光皇帝仍然对全国有名义上的控制权。

这也就成了清朝的要害。

英国人无论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取得什么样的胜利,对当时的大清来说威胁并不是很多,但是一旦英国人将军舰开到长江内,威胁要攻下南京城的时候,这意味着南北交通被英军切断。

江南地区是大清王朝重要的赋税中心,在鸦片战争时期,江苏每年的税收高达556万两白银,浙江是396万两白银,仅这两地的税收就达到了大清王朝税收总量的20%多。

而且,京师每年需要从江南通过大运河运来上百万石粮食。

一旦英国人占领南京,切断南北交通,不仅清朝的财政收入会大幅的降低,就连清朝京师的粮食补给的问题都会变得非常严重。

所以,只好选择和英国人谈判。

阿富汗却没有类似的要害,阿富汗虽小,却从来没有建立过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表面上看首都是整个阿富汗的权力中枢,但是广大的阿富汗地区的各个部落有非常大的独立性,占领了阿富汗首都不等于这场仗结束了,战争仍然会持续。

  • 3、攻守形势不一样。

英国对阿富汗使用的是陆军,在占领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之后,面对当地的武装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

而且,在阿富汗军队的骚扰之下,他的后勤补给问题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情况。

所以,不得不在1842年被迫从阿富汗撤走,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山谷的时候遭到阿富汗军队的伏击,结果全军覆没。

之所以阿富汗军队能够伏击成功,是因为山谷行军中英国大兵排成了一条细细的红线,面对两边的阿富汗军队的进攻,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携带的大量的家属、仆人也成为军中的累赘,让英国军队不能集中起来与阿富汗军队作战,也影响到了英国军队的士气,结果最终几乎被全歼。

和大清王朝作战,战场都在沿海地区,英国军队可以依靠海军的帮助在沿海地区机动,可以随时随地对清朝沿海的任何一个地点发动攻击,大清想要防止英军登陆,就不得不分兵把手,变得极为被动。

  • 3、清军战斗力正属于低谷期。

清朝能夺取中原定鼎天下,依靠的是强悍的八旗军队和投降过来的百万明军改编成的绿营兵。

到了道光年间,距离清朝建立已经过去了100多年,无论是八旗兵还是绿营兵的战斗力都已经大幅度下降,百万绿营兵水平降低到了地方保安团的程度,八旗子弟更是不堪一战。

体现在战场上就是,远处和英军对射的时候还能坚持一下,一旦英军发起冲击,端着刺刀冲上来的时候,就把他们吓得屁股尿流。

在后来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中,这一幕再次重现,曾经7名太平天国士兵一个冲锋,就打败了几百清军。

阿富汗军队相对来说远远比不上清初的八旗精锐和绿营兵,但是阿富汗特殊的国情和生活环境,保证了阿富汗军队的战斗力一直处于一种虽然不高,但是也还行的水准。

这种情况下,大规模正面对抗的时候肯定不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英军的对手,如果双方加入混战,毕竟能给英军造成一定的伤亡。

关于这一点,在南非地区的祖鲁人也曾经给英国人上了一课,只要英国人给祖鲁人冲到近战的机会,英军的伤亡就会瞬间扩大。

所以,不敢近身肉搏的清朝军队,就注定了不可能取得阿富汗军队那样的战绩。

写在最后。

虽然阿富汗军队在第1次英阿战争中给英国人带来的伤亡要远超清朝军队,但这不能说明清朝的国力不如阿富汗。

如果当时清朝处于上升期,全国上下一心,以清朝的国力和中央集权制统治,英国人是绝对没有能力仅仅靠1万多人就把清朝打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