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兵圣是谁(孙武为啥能被称为兵圣?)

时间: 2024-09-18 09:00:38

公元前484年,吴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一年,身为吴王的夫差,直接公然下令,把吴国的大功臣伍子胥赐死了。

对于吴国来说,伍子胥的存在,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当年伍子胥本来是楚国的大臣,因为楚王杀了他全家,所以他才转头来投奔了吴国。而伍子胥投奔吴国之后,更是替吴国立下的汗马功劳。

之前的三十多年里,伍子胥不但一力扶持夫差和他爹做了吴王,而且还为吴国奔走四方。让吴国从一个二流诸侯国,一跃成为顶级霸主国。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国之前不但差点灭了楚国,而且还击败了越国。就连越国的国王,都被吴国抓过来做了奴隶。当年称霸天下的晋国,此时在吴国面前,也需要进行妥协。

但就这样这样一位大功臣,此时却被直接赐死了!所以,伍子胥被赐死这件事,当时在吴国这边会引起多大风浪,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伍子胥的死,对于吴国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我们暂且不说。从私人关系角度,伍子胥被刺死这件事,其实对吴国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兵圣孙武。

二十多年以前,正是因为伍子胥的举荐,孙武才来到了吴国,成为了吴国的军事主官。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里,孙武一直和伍子胥并肩作战,撑起了吴国的军事体系。而如今,随着伍子胥被杀,孙武也开始心灰意懒,不愿继续留在朝堂上了。

身为后世眼中的兵圣,孙武在战场上堪称无敌,足可以横扫天下。但是在这种庙堂斗争方面,他是真的不擅长。之前伍子胥活着的时候,还可以替他挡下这些斗争,让他专心负责练兵打仗,研究军事思想。可是如今伍子胥死了,就再也没人能够给他遮风挡雨了。

所以,在这之后,孙武直接隐退了。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孙武后来也遭到了夫差的清算,最后直接被暗杀了。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总之,随着伍子胥被赐死。一代兵圣孙武,也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同时,他写的《孙子兵法》却流传了下来,成了后世兵家必读的教科书。孙武的军事思想,更是直接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战争意识形态,一直持续到今天。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孙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孙武这一生,到底都有哪些传奇般的战绩?作为后世眼中的兵家始祖,孙武又是怎么想出那么多的军事思想呢?在后世的历史上,孙武到底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

想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孙武的家世开始说起。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有关孙武的很多正史记载,也存在很多争议。所以,在讲孙武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先抛开那些争议,只说正史上记载的孙武。

提到孙武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那本《孙子兵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孙武他们家,其实和春秋末期另外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历史事件,就是‘田氏代齐’。

如果史书上记载的没有问题的话,孙武原本其实并不姓孙,而是姓田!而且,孙武和同时代另一位顶级军事家田穰苴,其实是出身同一个家族!而且,两人的亲戚关系,绝对没出五服!

据史书记载,当年春秋中期齐桓公在世的时候,中原这边的陈国,发生了内乱。然后,陈国的一位名叫陈完的公子,为了避难,就跑到齐国这边来了。而齐桓公当时正好急需人才,所以就收留了这个陈完。

而这位陈完公子入齐之后,因为住的地方变了,所以就按照当时的规矩,把陈氏改为田氏。所以入齐之后,陈完就改名叫田完了。这个事在历史上,叫做陈完入齐。

再之后,陈家或者说田家,将会花费两百多年的时间,逐渐成为齐国内部的第一大世家,然后成功篡位,篡取了姜家的国君宝座。这事在历史上,就叫做田氏代齐。

而从辈分上来说,孙武就是这个陈完的七世孙。

陈完入齐之后,陈完因为改氏为田,所以就成了田氏家族的第一代家主。而接下来,经过百年的奋斗之后,到了第五代家主田无宇掌权的时候,齐国发生了内乱。当时齐国高层的几个大家族,内斗极为严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田家在田无宇的领导之下,非但没有被迫害,反倒是乱中取利,让家族壮大了不少。

这个田无宇,就是孙武的太爷爷。

再之后,田无宇去世,他的长子田乞接班,成了田家的第六代家主。同时,田无宇的另一个儿子田书,因为替齐国打仗有功,所以就被当时在位齐景公,赐姓为孙,改名为孙书。

这个孙书,就是孙武的爷爷。

有意思的是,同样还是在齐景公在位期间,田家内部其实还出了另外一个超级牛人,这就是田穰苴。在正史上,田穰苴被誉为是姜子牙之后最牛的军事家,而且还是武庙十哲之一,位置就在孙武旁边。

田穰苴留在史书上的战绩,确实并不算多。史书上只是记载,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晋国进攻齐国,然后晏子推荐了田穰苴,作为齐国的领兵大将,击退了晋国。而除了战绩之外,田穰苴最大的贡献,就是写了一本叫做《司马法》的书。

虽然这本书后来失传了,但这一点都不影响这本书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自从姜子牙去世之后,这是第一本完整系统阐述如何治军的专业书籍。光是凭这一点,田穰苴就足以进入武庙,享受后世的香火了。

因为田穰苴和孙武的姓不一样,所以后世大多数人提到这两个人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这俩人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这俩人其实是出身同一个家族,都是陈完的子孙后代。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田穰苴的详细先祖顺序,但他是陈完的子孙,这是没有争议的。

所以,孙武和田穰苴之间,不光是出身一个家族,而且亲戚关系还很近。另外,从两人的活动时间来看,田穰苴很有可能是孙武的长辈,但是同时,两人的生活年代,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交叉的!

这样算下来,孙武能够写出《孙子兵法》,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家学影响,受到了田穰苴的启发?或者干脆就是田穰苴教会他如何打仗,如何系统的治理军队呢?

因为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我们也无法下定论。不过显然,这个可能性绝对是存在的。

出身田家这种大家族,而当时齐国在位的齐景公,又是一位非常英明的国君。照理来说,孙武当时应该留在齐国效力才对。但有意思的是,后来孙武偏偏结识了伍子胥,然后在伍子胥的举荐下,直接去了吴国做官。

对于孙武的这个选择,后世史学界存在很大的争议。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有人认为,孙武之所以会做出这种选择,是因为当时齐国常年内乱,没有孙武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如果猜测是对的,很多时间有对不上了。因为孙武去吴国公元前512年,这时候齐国内乱已经被平定了。

也有人认为,或许孙武并不是田家的后人,而是晋国贵族的后人。所谓的田家后人的说法,只是一种史料错误而已。而且,当时晋国正在联合吴国围攻楚国,这个说法倒是对得上号,但是和史料不符。

还有人认为,孙武当时去齐国,纯粹是因为伍子胥。因为两人交情太好,所以孙武抹不开面子,这才去了齐国。更有人说,或许是因为孙武在田家内部并非嫡系主脉,所以混的不好,这才选择离开齐国离开田家,远赴吴国做官。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总之,公元前512年,孙武在伍子胥的引荐之下,见到了当时的吴王。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吴王认为,孙武确实是有大才,所以就开始让孙武帮自己训练军队。

孙武到了吴国之后,接下来有关他这条线,我们得先暂停一下,先来说说当时春秋时代的历史大背景,以及之前伍子胥经历的事情。要不然我们很难理解,接下来孙武做的那些事情,对于吴国乃至整个春秋历史来说,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先说春秋时代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衰落,各大诸侯国崛起。到了春秋中期,齐桓公首先称霸。在那个时期,齐国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国。但是接下来,就在齐桓公前脚刚刚去世之后,后脚齐国就乱了。

齐国这场内乱,一方面导致齐国内部,接下来整整五十年的时间,一直内乱不止。

直到齐桓公儿子那一代人,都彻底死绝了之后,齐国才终于恢复了平静。再之后的几十年,因为齐国一直被旁边的晋国压制,始终也恢复不起来,而且内部的几个士大夫家族,也有开始做大的迹象。

直到齐景公在位时期,也就是孙武生活的这个时代。在齐景公登基之初,齐景公其实都已经被彻底架空了,齐国内部几个大家族,更是相互混战。原本不出意外的话,齐国最后也会被几个大家族联手瓜分。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齐国出了一个叫田无宇的人,也就是孙武他太爷爷。

田无宇在世的时候,以田家家主的身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利用一系列手段,直接把齐国最强的那几个大家族,全都给干翻了,同时辅佐齐景公掌握了大权。而其他大家族被干翻之后,田家自然也就成了齐国的第一大家族。而且因为田家帮了齐景公,齐景公后来也不好再对田家下手,这才为后来田氏代齐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齐桓公当年去世之后,齐国因为内乱,国力暴跌。所以在这之后,其他几大强国,开始疯狂争抢新的霸主国的位置。而在接下来的混战当中,晋国和楚国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强的两个国家。

再之后,一直到春秋后期,这期间晋楚两国先后称霸。但是不管谁称霸,都无法从根本上削弱对方。因为晋楚两国敌对,其他那些中原地区的中小国家,也得被迫站队。所以整个春秋中期八成以上的历史,其实都是围绕着晋楚争霸这条线来进行的。

而晋楚争霸的过程当中,晋国为了彻底打败楚国,所以后来就从东南地区选中了吴国,对吴国进行大力扶持,希望吴国强大起来之后,能够从侧翼进攻楚国,让楚国无法专心应对晋国。这样一来,楚国疲于奔命,自然就会逐渐衰败了。

后来,楚国发现吴国强大起来之后,也想在吴国身后,再扶持起一个国家牵制吴国。那个被楚国选中的国家,就是越国。

这也就是为什么春秋初期和中期的时候,吴越两国一直都默默无闻。但是到了春秋后期,这两个国家一下子就成了主角的原因。

孙武来到吴国的时候,晋国对吴国的扶持,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当时的吴国,历经三代明君的治理之后,已经成了一个次一等大国。虽然综合国力,可能还比不上晋楚两国。但当时的吴国,如何和齐国秦国相比,已经不差多少了。和宋国鲁国之类的国家相比,更是要强上不少。

也正是因为当时的吴国,蒸蒸日上,所以孙武到了吴国之后,才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专心训练军队。如果当时孙武去的不是吴国,而是郑国、卫国之类的小国。就算这位兵圣能耐再大,没有足够的军队让他指挥,没有足够的国力让他打仗,那他估计最后也不可能成为一代兵圣。

另外,这也是后世猜测孙武选择吴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当时其他几个强国,历史都比较长,内部都相对固化。就算孙武去了这些国家,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比如孙武当时去了秦国,秦国国君就算再欣赏他,也不可能让他负责训练秦国的全部军队。因为当时秦国内部,位置就那么多,连自己家人都不够分的,怎么可能给孙武呢?

唯有吴国,当时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内部没有那么固化。孙武去了吴国这边,再加上伍子胥的引荐,这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孙武到吴国之前,中原地区的历史大背景,基本上就是这样。接下来,我们再来简单说一下伍子胥那条线。

伍子胥他们家,原本是楚国的大臣。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逃难到了吴国。这事其实说起来有点复杂,大致就是当年伍子胥他们家,在楚国非常有威望。很多人可能小时候,可能都学过一个‘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

在那个故事当中,去问楚庄王什么时候起飞的那个大臣,就是伍子胥他爷爷。

从伍子胥他爷爷那一代开始,一直到伍子胥壮年时期,伍家都是楚国的军界大佬。但是到了之前伍子胥壮年时期,伍家因为支持太子,而当时在位的楚平王,因为种种原因想要废太子。这样一来,伍家就走到了楚平王的对立面。再加上后来有奸臣陷害,所以最终,伍子胥他爹和他大哥,都直接被楚平王给砍了。只有伍子胥提前逃走,侥幸逃过一劫。

而逃过这场死劫之后,伍子胥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对楚平王复仇。在这期间,伍子胥曾经一度逃往宋国和郑国。但是这些国家因为国力比较弱,都无法帮伍子胥实现愿望。至于和楚国敌对的超级大国晋国,之前因为打了几十年之后已经打累了,再加上吴国扶持起来,晋国想要做壁上观。所以,晋国之前就和楚国签订了停战协议。

这样一来,伍子胥找了一圈之后,发现也就只有吴国最适合自己了。当时的吴国,是唯一一个和楚国敌对,而且还不怕楚国的大国。

所以接下来,伍子胥就去了吴国。但是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却发现,吴国这边的情况,和他想的有点不太一样。

这事主要和吴国的历史有关。简单来说,当年晋国开始扶持吴国之前,吴国其实一直都是东南地区的一个小国。那个时代,吴国这边在位的国王,名叫姬寿梦。姬寿梦拿到了吴国援助之后,吴国这才逐渐强大起来。

但没想到的是,姬寿梦去世之后,吴国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错了。姬寿梦一共有四个儿子,最开始的时候,大家决定兄弟四人轮流做国君,兄终弟及。但是传到老三之后,老四不想做国君。所以后来,老三就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而伍子胥来到吴国的时候,吴国就是这个老三的儿子姬僚在位。

最开始的时候,伍子胥是一腔热血,想要帮姬僚击败楚国,同时替自己复仇。但是没想到的是,姬僚作为一个国君,战略思维和伍子胥不一样,他觉得伍子胥作为一个叛臣,是想通过吴国去复仇,不是真的替吴国做打算。

所以在这之后,伍子胥就决定帮吴国换一个国君!因为之前吴国的王位传得比较乱,所以这个时候,老三的儿子在位,老大的儿子就不干了。如果没有当年兄终弟及的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老大的儿子接班。

于是接下来,伍子胥就找到了老大的儿子,和老大的儿子策划了一个阴谋。在这期间,伍子胥还帮老大的儿子找了一个刺客,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专诸!而接下来,在伍子胥的策划下,专诸刺杀了吴王姬僚,然后老大的儿子同时发动政变,自己做了吴王。

这就是吴王阖闾。

而阖闾登基之后,对于辅助他上位的伍子胥,自然要大力重用。而伍子胥得到重用之后,也开始积极为吴国训练军队,准备复仇。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伍子胥向吴王阖闾,举荐了当时还在野的孙武。

孙武上位之前,所有的情况,就是如此。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说孙武这条线了。

在伍子胥的举荐之下,孙武很快就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开始帮吴国训练军队。史书上没有记载,伍子胥和孙武到底是怎么认识的。但是显然,伍子胥对孙武绝对很够意思。要是没有伍子胥,孙武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吴王阖闾的信任,后面也很难开展工作。

所以,公元前512年,随着孙武被吴王重用,接下来,孙武将会用自己的实际战绩,让吴国彻底起飞,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兵圣的名号。

接手吴国的军务之后,孙武首先严明军纪。用铁一般的纪律,让吴国军队从一群乌合之众,彻底变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这事从现代来看,似乎觉得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其实是超越时代的进步。

然后,孙武又和伍子胥一起,制定了一整套灭楚的方案。这套方案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先借助晋国的威势,牵扯住楚国的一部分精力。而吴国这边,则是把全国军队分成三部分,轮流不定时的袭扰楚国边境。

如此一来,楚国边境随时有可能被袭击,国内自然就无法再专心生产,只能被不断削弱。而吴国这边,因为是战争发起者,反倒拥有了主动权,可以一边袭扰楚国,一边努力耕种。

当然,这些办法,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拖住楚国的主力,不让楚国有所动作。而孙武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所谓的‘伐交’。也就是趁着楚国无暇顾及外围的时候,先灭了楚国的那些小跟班。

在孙武的这套策略下,此后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吴国先后灭掉了徐国、钟吾国,让楚国在东南方向,直接和吴国接壤,再也没有了缓冲地带。如此一来,接下来两国再继续打仗,吴国就可以直接进攻楚国本土。

同时,在中原那边,晋国则是利用自己的强大国力,不断拉拢其他小国。在外交战场上,彻底削弱楚国。

所以,四五年之后,楚国忽然发现,不知道怎么回事,此时自己竟然是一个能打的小弟都没有了!虽然西边的秦国,以及东南的越国,此时还和楚国交好。但这两个国家,严格来说,并不是楚国的小跟班,而是楚国的盟友。

盟友和跟班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楚国可以自己随意调配。但是前者,楚国想要让人家帮忙的时候,人家有能力先考虑一下自己的利益。

如此,四五年之后,楚国的小弟都被拿下的差不多了,这时候最强大的晋国就首先出手了。公元前506年三月,晋国利用自己的外交优势,召开了一场十八国集团会盟!这是整个春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盟。当时中原地区所有的大国,包括齐国在那,基本上都参与了这场会盟。

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秦国、越国和吴国。前两个国家,或许是因为和楚国结盟,所以不可能去参加晋国的会盟。至于吴国,估计从一开始就是打算渔翁得利了。

在那场会盟上,晋国宣布,彻底撕毁之前的和平协议。然后,晋国就带着十八国联军,直接正面进攻楚国。在十八国集团的猛烈进攻下,楚国自然只能节节败退。后来,因为晋国内部内斗,再加上晋国掌权的家族贪腐,向其他小国索贿,这场战争最后不了了之。但是显然,十八国集团当时给楚国造成的损失,还是毁灭性的。

这场战争,在历史上叫做‘晋破楚方城之战’。

等到晋国撤退之后,就在楚国人刚刚松一口气,觉得战争已经结束的时候,吴国出手了。

不得不说,孙武对战争机会的判断,真的是太准了!此时的楚国,用武侠小说里的话来说,正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时候。所以,晋国前脚刚刚撤退,后脚孙武就带着吴国的精锐,直接杀进了楚国。

楚国这边,当时人困马乏,粮草补给严重不足。而吴国这边,早已准备多年,军队战斗力正处于巅峰。再加上有孙武这样一位顶级牛人指挥,接下来的战争走向,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孙武和伍子胥只带着三万多人,就一口气从楚国边境,打到了楚国首都!并且直接攻陷了楚国王都!

这种事情,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从来没有发生过。甚至哪怕把之前从夏朝开始,所有中国历史都算上,也从来没发生过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像楚国这样的一个大国,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就被人家从边境一路打到首都,而且还攻破了首都。甚至于就连当时的楚国王后,都因为跑得慢了,成了吴国的俘虏,直接被吴王阖闾给收了。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孙武地位会那么高的原因!

因为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军事家,能把战争玩到这种程度。

不过接下来,当吴国攻破楚国王都之后,事情的走向开始脱离孙武的控制了。孙武是一个军事家,但他不是一个政治家。他能带着吴军拿下楚国首都,但是却无法约束那些吴国高层贵族,更无法约束吴王阖闾和伍子胥。

所以,拿下楚国首都之后,吴国军队就开始了一系列暴行。身为吴王阖闾,强暴了没逃走的楚国王后;伍子胥把老楚王的坟墓扒开,亲自鞭尸复仇。而那些吴国士兵,更是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从吴国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成功。从伍子胥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复仇。但是从楚国人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最大的灾难。

所以接下来,楚国人开始极为强烈的反抗。再加上秦国开始插手,派精锐支援楚国。同时,越国也趁机偷袭吴国的后方,让吴国损失不小。更要命的是,后来吴王阖闾的亲弟弟,又在吴国发动了政变,自立为王。

所以最终,孙武不得不带着吴军,彻底退回吴国。楚国这边,虽然元气大伤,但是最终还是艰难的撑过去了。

不过,吴国虽然没能灭了楚国,但这并不能证明孙武能力弱。因为吴国当时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军事,而是在于政治。军事上,吴国已经成功了,这就是孙武的功劳。至于政治上的失败,因为孙武不管政治,这确实不应该由他来背锅。

而且,大概是因为孙武这一战打得太夸张了,导致吴王阖闾开始忌惮他的影响力。或者,也有可能是之前吴军的暴行,让孙武不愿再做统帅。所以返回吴国之后,孙武就再也没有做过军事主官了。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军撤退的过程当中,守住了阵脚,并没有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同时,后来吴国也轻易平定了叛乱,恢复了稳定。

但是再之后,吴国再对外开战,孙武就不做主帅了。

没有人知道,孙武到底是怎么想的。

而孙武这样做的选择,影响也是很大的。此后,因为孙武不再领兵,吴王阖闾就不得不自己上战场,或者让他的儿子夫差领兵。但和孙武比起来,阖闾和夫差这父子二人,水平显然要差太多了。

公元前496年,也就是吴国从楚国那边撤回来十年之后,因为越国那边老国王去世,所以吴王阖闾就打算趁机进攻吴国。因为种种原因,这次负责领兵的,自然依旧不是孙武和伍子胥。所以最终,阖闾只能亲自带队上战场。

以当时吴国的国力来说,本来就要胜过越国一筹。再加上越国此时老国王去世,如果是由孙武领兵,吴国其实可以很容易的拿下越国,至少可以大获全胜。

但没想到的是,两国交锋之后,情况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越国这边,新接班的国君,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勾践这边,也不是没有牛人辅佐。文种和范蠡,都是最顶级的牛人。

所以开战之后,越国想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招数:先是让一群死囚囚犯,自己走到吴国军阵周围,自己抹脖子。在这之后,所有吴国士兵都被这种奇怪的行为吸引,无形之中军阵队形就乱了。

再之后,越国趁机派大军冲击吴国军阵,吴国很快就大乱。最终,吴国大军不但惨败而回,就连吴王阖闾本人,也在战争当中受伤,然后不治身亡。

如果换做孙武领兵,以孙武治军的能力,吴国军队根本不可能会乱成这样,阖闾也不可能死了。

而接下来,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上位。夫差上位之后,似乎又对伍子胥和孙武更信任了一些。所以三年之后,当夫差对越国发起复仇战的时候,这一次,史书有明确记载,孙武和伍子胥都参战了。

而在这一战当中,孙武略施小计,在越国主力周围点燃篝火,让越国误以为吴国打算从侧翼进攻。然后,吴军再从正面进攻,很快就突破了越国的防线,直接击败了越国。

这场胜利,直接导致最后越国主力被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越王勾践只能选择投降,并且自己去吴国做了奴隶,然后就有了卧薪尝胆的故事。

所以,后世普遍认为,文种和范蠡虽然很牛,但是在孙武面前,至少在战场上,他俩是真的不够看。

不过,战场之外,文种和范蠡显然要胜过孙武很多。此后,因为勾践入吴,范蠡为了帮勾践复仇,然后就施展离间计,离间了吴国君臣。而且,伍子胥后来和吴王夫差的政见也开始不同。所以最后,夫差就选择赐死了伍子胥。

等到伍子胥死后,这时候的孙武,就再也没人替他遮风挡雨了。在这之后,孙武在史书上就没什么记载了。有人认为,孙武后来也被清算,直接被夫差给杀了。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孙武后来隐居起来,专心写他的《孙子兵法》。直到公元前480年,孙武才因病去世。

那个时候,越国已经重新崛起,并且再次击败了吴国。

这就是孙武的故事。

回顾孙武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孙武作为一个军事家,成就肯定是没有争议。虽然他一生当中战绩不多,但是他却把战争这门学问,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光是这一条,就足以奠定他兵圣的地位了。

在孙武之前,战争就是最基础的两帮人互砍,几乎没有多少技巧可言。但是在孙武之后,兵法和治军,成了一门系统的知识。而且再之后,各种计谋和策略,开始层出不穷。战争从单纯的武力斗争,演变成了人类智力的巅峰对决。

同时,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更是对后世的兵家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研究这套兵法,而且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启发。

当然,在战场之外,孙武的表现,可能就没那么好了。至少在政治方面,孙武是真的很一般。以当时孙武和伍子胥在吴国的地位,如果孙武懂政治的话,那伍子胥根本就不可能被杀。甚至于以他们的能力来说,看着夫差不顺眼,直接换一个人做吴王,也不是不可能。

孙武的出现,无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改变了中国的战争意识形态。而在春秋历史上的背景下,孙武也让吴国彻底崛起,并且开启了接下来吴越争霸故事。